戊戌變法時,與譚嗣同、唐才常等相交,認為湖南要實行革新,非有一番破壞不能奏效。變法失敗后,東渡日本留學。1900年春返回上海,與唐才常等共同組建“正氣會”,后來改名為“自立會”。擔任干事,主持交通,工作十分積極,出力甚大。隨后又到漢口,參加自立軍,為右軍統領,活動于湖北新堤一帶。后來事情敗漏,避走上海,潛往北京,并繼續從事反清革命活動。1903年,在報上揭露《中俄密約》的內幕,進而引發了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和國內各階層對清庭的反抗情緒。遭清廷搜捕,不久被勒殺。 基本資料 姓 名:沈藎 字 :愚溪 性 別:男 民 族:漢族 籍 貫:湖南善化(今長沙) 出生年月:1872年 犧牲日期:1903年 成就榮譽 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。湖南善化(今長沙市)人。字愚溪,原名克誠。“戊戌變法”時,與譚嗣同、唐才常等交往,認為要革新湖南,非有一番破壞不能奏功效。變法失敗后,留學日本。1900年(德宗光緒二十六年)春返回上海。與唐才常等共組“正氣會”,旋改名“自立會”,任干事,主持交通,出力甚大。隨至漢口,致力自立軍運動,為右軍統領,活動于湖北新堤。事敗后走上海,潛往北京,進而從事反清活動。1903年,因揭露《中俄密約》于天津英文報紙上,引發在東京的中國留日學生和國內各階層的反對。7月19日被逮捕,后被判斬立決。適逢慈禧萬壽慶典,不宜公開殺人,遂改判立斃杖下。31日,沈藎被獄卒杖打200余下,尤未致死,最后用繩勒之而死。這就是著名的“沈藎案”。遂激起各界人民的義憤,對清政府嚴厲抨擊,進一步促進了革命運動迅速開展。 照片 近期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《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國》大型圖冊中,收有一張沈藎烈士的照片。照片原件用以墨綠色的卡襯,在照片卡襯的下方,燙金“清國天津山本誠陽”等字樣,想必是日本人開的照相館。照片洗印得相當考究。按常理,這樣的照片應是沈藎烈士生前送給莫理循的。贈予照片,表示兩人相互尊敬與友好。在照片的背面,有手寫的英文“沈克威,杖斃,1903年7月31日,星期五”,“沈藎”。查看莫理循日記中的手跡,照片背面的英文,是莫理循所寫,只是一改他龍飛鳳舞的寫字習慣,寫得異常工整。歷史已匆匆走過了103年,我們能想象莫理循當時是懷著什么樣的心情寫下這幾行字的嗎? 照片上,沈藎的眉宇間凝結著睿智和憂郁。一介書生啊,何以讓“那個該殺的兇惡老婦人慈禧太后”(莫理循語)惱羞成怒,親下手詔將他杖斃呢! 社會評價 這是中國第一位殉職的新聞記者,這是用生命說真話的湖南漢子。1903年,沙俄背信棄義,不但拒不履行1902年《交收東三省條約》中分期撤兵的約定,還提出新的“七條”要求強迫清政府接受。慈禧喪權辱國,欲與沙俄締結《中俄密約》。密約事關中國的命運,沈藎以記者的正義,在簽約之前把它昭示天下,阻止其簽約。他將打探到的密約草稿立刻寄給天津英文《新聞報》。密約提前在報上發表后,世界輿論一片嘩然,中俄簽約計劃成為泡影,他也惹來殺身之禍,犧牲時年僅31歲。 1903年7月21日《大公報》刊出了沈藎被捕的消息,以后又連續發出了七篇報道,直到沈藎被殘酷地立斃杖下。8月4日報道:“拿來刑部之沈藎,于初八日被刑,己志本報。茲聞是日入奏,請斬立決。因本月系萬壽月,向不殺人。奉慈禧皇太后懿旨,改為立斃杖下。惟刑部因不行杖,此次特造一大木板。而行杖之法,又素不諳習。故打至二百余下,血肉飛裂,猶未至死。后不得已,始用繩緊系其頸,勒之而死。”9月16日報道:“……當杖斃時……骨已如粉,未出一聲。及至打畢,堂司以為斃矣。不意沈于階下發聲曰:何以還不死,速用繩絞我……” 烈士犧牲得如此慘烈,激起了西方輿論的巨大的反應,1903年9月14日《大公報》披露:“探聞政府自杖斃沈藎后,各國公使夫人覲見皇太后時,談及沈之冤抑,皇太后亦頗有悔意。已面諭廷臣,會黨要嚴拿,萬不可株連良善,致離人心,等語。近日政府十分和平,絕無不合公理之舉。蓋恐駐京各國公使嘖有煩言也。”皇太后迫于各公使的壓力,裝出了鱷魚流淚般的“仁慈”和“悔意”。烈士犧牲后,革命派報紙《中國日報》發表唁文:“沈君之死,鬼神為之號泣,志士為之飲血,各國公使為之震動,中西報紙為之傳揚,是君雖死之日,猶生之年!” |